2019年

第十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0-05-18

       2019年11月16日至17日,第十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举行大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创新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志主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可云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孙久文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副校长高志刚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教授、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刘耀彬教授,我校社科处处长潘启亮、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钟韵及来自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郑州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

(宋献中校长开幕式致辞)

(张志书记主持开幕式)

      宋献中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暨南大学和经济学院的概况。他表示,区域经济学科是暨南大学重点建设的经济学科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港澳台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群经济发展等是我校经济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他强调,暨南大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强特色、上水平、擦亮百年侨校的金字招牌,沿着习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把暨南大学办的更好。

(孙久文教授发言)

       孙久文教授回顾了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开办18年来,区域经济学学科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建设中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学科,区域经济学在国家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张可云教授对集聚理论前沿态势进行解析,从不同的视角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行为选择进行探讨。刘秉镰教授对我国区域发展进行了总体评价,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具有其客观历史属性,区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国区域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志刚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出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市场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贸易水平、产业结构则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团队提出一套由经济发展动力、新型产业结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开放性、经济发展协调性、绿色发展、经济发展共享性等7个维度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会议现场)

      钟韵教授回顾了近20年来粤港澳合作的历程,总结了粤港澳合作的经验与模式,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她的已有研究提出大湾区城市联系网络研究的思路。

(钟韵教授发言)

       随后,会议的协办方《开发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经济评论》《产经评论》《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代表介绍了各自办刊特色,并对区域经济研究问题的选题做了汇报发言。

       闭幕式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教授代表第十九届学科建设年会的承办方做了发言,并高度评价了本次年会的成果。

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刘丽玲、黄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