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0-03-06

       2019年819日,由《经济纵横》杂志社举办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国内区域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同诊脉东北经济,为促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纵横》杂志社主编郭连强研究员在致辞中提出,《经济纵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下,适应现代学术期刊发展潮流,精心打造编辑、编务、外审专家与业界栏目主持人四支队伍,践行“学术期刊学界办”的新理念,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东北振兴是《经济纵横》长期关注的重要选题之一,这次组织研讨会就是邀请学界专家,集中探讨如何认识和怎样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希望各位与会学者积极讨论、建言献策,同时继续关注和支持《经济纵横》的发展。


       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宋冬林教授提出,有必要转变对于东北经济问题的研究思路。新时代的东北振兴应该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放在新时代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考虑。东北经济现在存在的问题,从一般性角度看,可能体现了产业变化的一种普遍性规律,所以应从更宽的视角把握东北经济问题,即从原来相对狭义的老工业基地振兴转为特殊的区域经济问题。对此,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变革生产方式,解决发展新经济的能力和动力问题,实现微观基础再造,促进要素与创新的混合驱动。下一步传统旧经济如何拥抱新经济将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面临的新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刘力臻教授认为,东北如果跟上这一轮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经济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此,需要明确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从效率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就是高效率发展,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而不是依靠低水平竞争。从增速看,高质量发展应是稳定的发展、平稳的发展。从状态看,高质量发展应是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理想经济增长,如低失业率、低通胀、低能耗、低地区差距、低城乡差距、低收入差距、低经济波动率、低国际收支差额。对于东北地区,主要是要发展“高端经济”,即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制造业的高端化和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化,来实现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提出,产业政策贯穿了东北地区发展的始终。产业政策有效地集中了资源,使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带来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但也埋下第一轮衰退的隐患;“东北振兴”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带来的投资,重现了东北地区经济的辉煌,但也没能避免二次衰退。随着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单纯产出的增加已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再度崛起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时机高度契合,也是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复兴的最好机会。


       南开大学安虎森教授研究发现,相对于企业补贴政策,劳动力补贴政策对于东北振兴意义更大,因为劳动力补贴政策能够统一东北地区吸引投资与区域发展差距收敛两大命题,即同时实现吸引外资和缩小区际发展差距的双重目标。劳动力补贴政策一方面能扩大东北市场规模,吸引资本向东北转移;另一方面能提高劳动力的名义收入水平,加上企业转入带来的产业份额提升,可降低东北总体的生活成本,进而大幅提高东北总体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此外,对东北地区实施劳动力补贴政策,可同时扩大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厂商的生产规模,提高厂商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张可云教授提出,老工业基地产生的内外原因分别是“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自然而然是求“新”。高质量发展应包括三个维度,即技术先进、人地和谐与区域协调。这三个方面是对高质量发展的一般界定,但不同类型区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是人地和谐,其中前者人地和谐的关键在于环境污染治理,后者则在于生态保护;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是技术先进,以改变“内部缺新”并从容应对“外部有新”;而区域协调则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例如保护跨行政区之间的生态保护与补偿问题必须由中央政府来协调。


吉林大学赵儒煜教授认为,东北经济的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现代产业体系实际包括两个维度,即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空间体系。前者是人类社会将自然物质改造为人类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载体,因技术性关系构成有机整体;后者是产业技术体系在空间分布的结果,是因技术限制而导致的经济活动空间制约的体现。当前,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应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基本任务,不仅要在技术体系上结合新产业革命重建产业体系,而且要在空间布局上科学谋划,以加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涛教授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与相对滞后,不能仅仅作为东北区域性、功能性和中短期性问题来认识。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空间联系上相对独立,但功能体系上并不孤立,东北地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我国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与转换中产生的周期性、结构性和中长期性发展问题在东北地区的集中反映。东北和全国经济目前都处于旧资产出清和新资产形成阶段,不同资产形成周期有错位,与目前的行业结构、增长结构也未必一致。在相对低效资产尚未形成竞争力之前,采用与其他发达地区相同的、侧重短期增长率和增长量的经济增长指标与评价体系,并不能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振兴”的政策实质。


       辽宁师范大学孙才志教授认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东北经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动和稳定东北地区经济。海洋经济呈现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一旦实现突破发展,将对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二是优化和促进产业升级。海洋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驱动、多产业融合为基础,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化和推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三是促进区域联动和区域协作,因为海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四是形成体制示范和改革试点,尤其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能发挥重要的示范效应。五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海洋经济有着金融、贸易、交通、法律、信息等服务产业参与,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东北整个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张满银副教授认为,对于实现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将老区转型和新区突破相结合,即在促进老区转型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新区,实现经济发展创新突破。其次,确立东北振兴的区域创新体系,服务于东北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产业选择和企业创新,并形成大学、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及金融等多方参与的支持网络。再次,发挥“两只手”的共同作用,选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产业。最后,在信息化、互联网、智能化的社会条件下,单纯靠组织要素集聚或政策制度出台已不足够,东北振兴需要依靠大项目、大工程、大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