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二十一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研讨会召开
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0-03-02

       2018年4月21-22日,第十一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和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0余位专家、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欧亚科学院院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小建教授主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教授致欢迎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状况,希望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新时代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建言献策。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代表研究会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会议承办单位和会务工作者表示感谢。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安虎森教授主持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换届仪式,孙久文会长对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换届工作做了说明,并为新入选的四位副会长颁发了证书。此次新增选的4位副会长为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贺灿飞(北京大学)、郭爱君(兰州大学)、邓宏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新当选的秘书长为张满银(北京科技大学),新当选的2位副秘书长为文余源(中国人民大学)、康佳丰(中国人民大学);新增选的5位常务理事为吴传清(武汉大学)、石敏俊(中国人民大学)、周毅仁(国家信息中心)、周正祥(长沙理工大学)、王卫东(中国计量大学);新增选的2位理事为朱晟君(北京大学)、樊新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决定成立12个专业委员会并任命其负责人,即空间经济专业委员会(安虎森,南开大学),青年工作委员会(覃成林,暨南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覃成林,暨南大学),贫困区减贫与发展专业委员会(郑长德,西南民族大学),县域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付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张满银,北京科技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专业委员会(邓宏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由经济区专业委员会(孟广文,天津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肖春梅,新疆财经大学),城市群(都市圈)专业委员会(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湾区发展专业委员会(王苏生,南方科技大学),西部大开发专业委员会(郭爱君,兰州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张贵,河北工业大学)。

       此次新时代中国特色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转型发展、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区域经济学》的编写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回顾和展望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认为行政区经济是与区域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国情特性;区域经济必须融合“空间中性”战略,以经济带来协调区域,以城市群来发展区域;认为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已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也受到其他交叉学科的冲击;当务之急需要完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自身学科体系的基础,增强学科的吸引力。

      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就中国经济地理转型的背景、表现、主导力量、方法论和研究主题等问题进行了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市场力量、地方力量以及全球力量,这些不同尺度的力量推动了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重塑了中国经济地理格局;认为全球力量只有通过地方化才能重塑经济地理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张可云教授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三对照”和“三并存”的逻辑,认为主张政策无用论是有害的;他阐述了地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是区域经济学的“双黄蛋”,并认为如果停留于一般性、时间性与指导性而忽视特殊性、空间性与针对性的研究,就不是正确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强调特殊性、空间性、针对性的研究才是区域经济学的真正特色;在研究现实问题时,必须将偶然性与必然性相结合,必须将学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必须将演绎性与归纳性相结合。

       兰州大学郭爱君教授在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中指出,可以将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划分为主动性辐射带动力、协调性辐射带动力和外溢性辐射带动力三类;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就超越城市行政边界的都市经济区划分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城市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实现城市有效治理?从而应对短期不可灵活调整的行政区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他认为中国地区之间的行政边界“拉远”了毗邻区域的经济距离,导致资源错配或效率扭曲;由于区域异质性的存在,需要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各区域的发展;我国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给出中国概念,确定中国标准,讲好中国故事,打破学科边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阐述了走向持续繁荣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转型的核心是建立和谐国土,通过优化、引导、约束、扶持与创新,缓解两大矛盾即协调开发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的矛盾,协调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的矛盾;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区域政策体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型,并阐述了新时代下的新增长空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三部曲即开发与发展、功能与发展和和谐与发展。

       吉林大学赵儒煜教授论述了斯密市场之谬与新市场原理,认为私密的一般商品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意义,斯密的市场机制是对农业社会的经验总结,斯密的经济理论存在自相矛盾的逻辑漏洞;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由需求决定;资源配置由预期支配,需求预期高,则供给预期扩大,资源被更多利用,反之则反;市场管理经历自给自足、自由放任、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四大阶段,认为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供给管理是市场管理的高级阶段。

      暨南大学覃成林教授认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大局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有三大使命,一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竞争的主力军和经济“名片”;二是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三大战略重点,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二是建成具有强大引导力和辐射力的世界经济中心;三是建成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和世界最具活力的湾区。

      河南大学苗长虹教授和乔家君教授、中科院地理所陈明星副研究员分别就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重构、专业村集聚与乡村振兴路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过程与进展评估等研究分别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

      大会设了七个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与交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探索”分会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主题展开。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分会场,具体探讨了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在“人文因素与经济地理塑造”分会场,主要围绕产业园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等相关主题展开。在“新时代城市群发展、城乡协调与乡村振兴”分会场,重点对乡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基础设施、现代交通与内陆优势”分会场,讨论了高速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与中原城市群发展”分会场,主要就城市群经济与服务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优化区域开放格局与区域经济合作”分会场,专门讨论了自贸区建设与区域合作等现实问题。各分会场与会代表就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有序的讨论,大家相互碰撞思想、互相启迪,共同为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政策启迪。

       南开大学安虎森教授介绍了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吴殿廷教授任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区域经济学》的编写过程,他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经济活动与空间的结合规律,构成了区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该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教材编写的始终;教材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术自信,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阐述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为主线,聚焦区域经济学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力解释中国区域经济现象,总结和提炼区域经济运行规律,预测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本教材是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认识,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全貌。本教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评价科学,注重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教材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会议在完成了所有的议题之后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闭幕式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教授郭爱君主持,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沈正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高更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邓宏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鲁礼新、河南大学教授乔家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伟丽分别代表所在分会场进行了总结性汇报。孙久文教授对本届年会进行了总结,并宣布第22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将于明年4月在安徽财经大学举行,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闭幕。

      本届年会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河南及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促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张满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新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