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动态

孙久文: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中国经济地理开始
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0-05-18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受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时空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深邃的远古到缥缈的未来,从极地的冰寒到赤道的骄阳,从地心游记到外太空的探索,人类正疾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世界在变,人类在变,但我们脚下的土地没有变,土地是留在心里不变的根。我们是这块土地的子孙,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之大,有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地上和地下蕴藏了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14亿中国人民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历史,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地理测绘队员的信中指出:“测绘队员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山河,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克强总理更具体地提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要围绕服务国计民生,推出更好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我们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离不开认识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条件,为国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经济腾飞的本底要素。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大势的变化呈现出区别于以往的新特点。第一,中国东部地区面向太平洋和西部地区深入欧亚大陆内陆深处的陆海分布的自然地理空间格局,迎合东亚区域发展和国际产业大尺度空间转移的趋势,使我们面向沿海、融入国际的改革开放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第二,我国各区域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相向分布,使经济地理主要标识的区内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异常突出,为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开发战略、促进协调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第三,以经济地理格局为依据调整生产力布局,以改革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经济发达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规划,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因此,中国经济地理在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坚实的存在感,日益发挥出重要的基石性作用。正因为这样,编撰一套真实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地理现实情况的丛书,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在西方,自从亚历山大·洪堡和李特尔之后,编撰经济地理书籍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淮南子》 可能是最早的经济地理书籍。近代以来,西方思    潮激荡下的地理学,成为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所看到的最初的东西。然而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却鲜有鸿篇巨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地理的书籍进入大爆发时期,各种力作如雨后春笋。1982年,在中国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奠基人孙敬之教授和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刘再兴教授的带领和推动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启动编撰《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然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自两位教授谢世之后,编撰工作也就停了下来。
       《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再次启动编撰工作是在2013年。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经过常务理事会的讨论,决定成立《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编委会,重新开始编撰新时期的 《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在全体同人的努力和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一套全新的 《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计划在2018年全部完成。
       《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是一套大型系列丛书。该丛书共计39册:概论1册,“四大板块”共4册,34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共34册。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是为读者全面呈现中国分省区的经济地理和产业布局的状况。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杂而严峻。资源开发问题、国土整治问题、城镇化问题、产业转移问题等,无一不是与中国经济地理密切相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以中国经济地理为基础依据而展开的。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地理》 丛书可以为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各地区的情况提供手札,为从事经济工作和规划工作的读者提供参考资料。
        我们深感丛书的编撰困难巨大,任重道远。正如宋朝张载所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代表了全体编撰者的心声。
        我们组织编撰这套丛书,提出一句口号:让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中国经济地理开始。
        让我们共同努力奋斗。